商战片段:
今年春节的“抢红包”活动风靡一时,这几天网络上的质疑声此起彼伏,那个老话题再次被挖出来——孩子过年回家,为什么不多和父母聊聊天,而是一天到晚摆弄手机?
这些孩子玩手机而“冷落父母”,这种社会现象合理吗?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用“NLP心理学”解码一下。
我们先解码一下,为什么孩子们春节放假回家,一天到晚就知道摆弄手机?是他们都不懂事吗?是他们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吗?
重庆冯晓强老师说,人做任何事情背后都是有动机的,而且动机跑不出两点:“追求快乐”和“逃离痛苦”,而孩子们“玩手机”的行为也无外乎就这两点。
他们在逃离什么“痛苦”?当孩子们放假回家以后,父母都和他们聊什么?亲戚朋友来了都和他们聊什么?如果是上学的,就会被问及“成绩怎么样?”
“准备考哪个学校”?“准备找什么工作?”“不许谈对象!”……如果是上班的,就会被问“一个月多少钱?”“啥时找对象?”“啥时结婚?”“啥时要孩子?”
“房子怎么买?”……这些巨大压力的问题多了以后,孩子们的潜意识自然就会想逃离。
他们在追求什么“快乐”?手机对孩子们来说,就是他们的“世界”。在这个“世界”里,自己绝对说了算,他可以玩游戏,可以聊天,可以看网页,可以看电影,可以购物;
在这个“世界”里,他拥有充分的选择的自由,可以随意选择一切自己喜欢的,或者屏蔽不喜欢的;在
这个世界里,他可以欣喜若狂,可以随意吐槽,没人逼他,不用对什么事负责。所以,慢慢的,孩子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“世界”。
孩子也是人,是人就会“追求快乐”“逃离痛苦”。所以,并不是他们不懂事,不知道孝敬父母,而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读懂他们,没有理解他们。
就好比说“员工不好管理”,其实不是员工不好管理,而是做老板的不懂人性,不知道人思想的运作规律,因此你就摆弄不了员工,就像如果你不了解一台机器,你就无法操控它。
重庆NLP学院,其实,不管是员工还是孩子,并不是说“他是你的”,他就听你的,而是谁能“掌控他的思想”,他就听谁的。冯晓强老师用“NLP心理学”为你解码人的思想,让你能够“认识人、了解人、掌控人”。